2020年,中印两国发生了备受关注的加勒万河谷冲突。这场冲突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并且迅速升级为一个令人不安的对峙局面。仅仅几个月后的9月初,两国的军事力量再次相遇,这一次,双方都将坦克部署到了前线。中国的99式主战坦克与印度的T-72坦克正面对峙,炮口对准炮口,场面一度剑拔弩张,似乎随时都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印度前陆军参谋长纳拉瓦内在他退休后的回忆录中,详细记录了那段紧张的历史时刻。他提到,当时在前线,印军的部队多次提出开火请求。作为指挥官,他陷入了长时间的犹豫和纠结。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没有立即下令开火。正是因为他的决定,避免了中印之间的全面冲突。纳拉瓦内还提到,印军当时占据了四个关键的制高点,认为自己的T-72坦克在高原地区能压制中方的99式主战坦克。但实际上,情况远比他们预期的要复杂。
展开剩余80%中印之间的实际控制线(LAC)一直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从2020年5月开始,拉达克东部地区的摩擦不断升级。印度方面声称中国军队推进到了班公错湖附近,而中国则指责印度修建非法道路和桥梁,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到了6月15日,冲突终于升级为肢体冲突,双方用棍棒和石块对抗,结果导致印军20名士兵死亡,中方也有4名士兵牺牲。尽管双方各执一词,彼此互相指责,但这场冲突显著提升了双方的紧张气氛,媒体的报道也加剧了这种情绪。
随后,印军在9月发起了名为“雪豹行动”的军事行动,目标是占据热钦山口的高地,并控制周围的斯潘古尔公路。这条公路对中方的补给至关重要,印度希望通过控制高地来监视并切断中方的补给线。印军调动了多个山地师和上百辆T-72坦克,在冈底斯山脉一线修建了防御工事,占据了四个优势位置。他们的部署明显是为了准备开战,意图从高地压制中方的视野和火力。中方则在楚提昌拉地区做出了回应,首先部署了15式轻型坦克,随后又增派了99式主战坦克。两军坦克的炮口距离仅有数百米,随时可能发生冲突。
在纳拉瓦内的回忆录《命运的四星》中,他提到,前线的印军明确表示,占据高地的目的是为了对抗中方,他们希望借此形成火力优势。在这一背景下,前线部队多次请求开火,而纳拉瓦内作为指挥官,每次都与总理莫迪沟通。莫迪最终决定让他自己做决定。经过反复权衡,纳拉瓦内最终选择没有下令开火,他担心如果率先开火,会给中国提供借口,把印度塑造成侵略者。这一决策背后,还涉及到印度当时的国内局势。印度正面临严重的疫情和经济困境,战争无疑会使局势更加复杂。
9月7日,双方对峙达到高潮,45年来,边境首次响起了枪声。印度媒体称是中国首先开火,而中国则表示,印度军队越过了界线并发出了警告射击。虽然没有造成伤亡,但这一事件标志着双方的默契关系彻底破裂。随着时间推移,印军的T-72坦克在高海拔地区的故障频发,而中方的坦克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性能。纳拉瓦内在书中提到,前线的压力巨大,如果开火,冲突可能迅速升级为全面战争。
尽管局势严峻,印度最终选择保持克制,避免进一步的军事冲突。中方坦克没有进一步推进,而印方也未发动攻击。此后,外交渠道的谈判持续进行了数周,最终在2021年2月,双方开始逐步撤离部队和坦克,边境的局势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纳拉瓦内于2022年4月退休,并于2023年出版了他的回忆录,详细公开了当时的内幕。他承认,中印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的边缘,而这一切的背后不仅仅是坦克的对抗,更是两国在战略和国力上的博弈。印度认为自己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西方国家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庞大的人口基础使得印度对战争充满信心。然而,现实却是,高原作战的艰难地形和复杂的后勤保障,使得印军在技术和装备上处于劣势。尤其是印度的T-72坦克,在高原环境中频繁出现故障,反而让中国的99式坦克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虽然纳拉瓦内在回忆录中力图强调印度军队的战斗力,但也难掩他内心的顾虑。他明白,战争一旦爆发,可能会给印度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这一切最终都得由他来负责。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境问题仍然悬而未决,2020年的对峙让双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最终,纳拉瓦内退休后继续参与国防讨论,虽然他强调了边境防卫的重要性,但并未过多提及印度军队在高原作战中的弱点。随着真相的逐步公开,国际社会对这场冲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更加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对话与谈判,而非通过武力对抗。
发布于:天津市汇盈配资-杠杆软件-在线配资炒股平台-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