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应通过多种创新举措助力企业摒弃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金融精准赋能
低价无序竞争是困扰我国部分行业发展的顽疾之一。为争夺市场份额,部分行业企业不惜以牺牲利润甚至产品质量为代价大打“价格战”。这种竞争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银行业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摆脱低价无序竞争、优化商业环境提供支持。
一方面,银行业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例如,中国银行洛阳分行推出“认证贷”产品,将企业质量认证结果与信贷额度挂钩。获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等资质的小微企业,最高可获2000万元信用贷款,且利率低于同类产品。这一机制通过“质量认证—信用增信—融资支持—发展升级”闭环生态,将企业“软实力”转为“硬资产”,有效遏制通过降低品质换取低价的短视行为。截至今年5月末,该分行已为近万家民营企业提供665亿元信贷支持,其中超30%资金流向质量认证企业。
另一方面,银行业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助企优化产业链布局。银行帮助产业链核心企业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效率,同时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银行应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对那些依靠低价无序竞争获取市场份额的企业,银行在信贷审批时可适度提高门槛;相反,对注重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的企业,可给予优惠信贷政策,如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这种差异化信贷政策,能够引导企业将精力从无序价格竞争转向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银行应优先支持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企业;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将市场竞争行为纳入评估指标;同时,加强行业研究,引导资金流向健康发展的优质企业。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岳翔宇认为,银行应对注重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的企业提供利率优惠和额度保障。比如,按照“研发投入占比”进行分级授信。
推动产业升级
产品品质是企业发展生命线,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支撑。银行业以多种方式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助力产业升级。
在重庆市荣昌区,百年传承的地方美食——荣昌卤鹅,正通过金融赋能实现从“小作坊”到“标准化”的华丽转身。中国银行重庆荣昌支行围绕卤鹅产业链上下游需求,为2家生产加工企业发放450万元贷款,专项用于升级卤制设备和优化工艺流程。
“获得贷款资金后,我们引入智能温控系统,产品均匀受热率提升30%,肉质鲜嫩度标准差缩小至0.5度以内。”某卤鹅企业负责人表示。
随着环保意识增强,绿色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银行业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支持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此外,银行业还通过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组织行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助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
众和昆仑(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柏文喜认为,银行应从如下方面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一是为企业产品品质提升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二是与质量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等合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助企提升产品品质。三是根据企业品质提升情况,给予相应信贷优惠或奖励措施,如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
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文华认为,银行应不断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比如,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优化绿色信贷系统等方式,支持企业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项目,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产品品质,还能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汇盈配资-杠杆软件-在线配资炒股平台-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